师资队伍:小儿内科学教研室拥有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于一体的优秀人才梯队。目前教研室共有教师/医师83人,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 2人,硕士研究生导师13名,正高职称7人,副高级职称15人、中级职称29人,在读博士12人 ,在读硕士9人,拥有结构合理、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。
教学活动: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、自学能力、自我表达能力、人际沟通能力,为临床课学习和临床实习以及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不断探索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,先后在本科教学中开展了PBL、CBL教学、mini-CEX形成性评价、教改班OSCE考试、学习通、雨课堂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。
教研成果:近5年,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 “双一流“建设取得优异成绩: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2023年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、拓金计划、省级“金课”;2021年获贵州医科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三等奖;同年获第四届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三等奖;获得教改项目10项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、省部级项目10项,发表学术论文7篇,其中SCI论文14篇,省部级成果奖6项,发明专利38项。
医疗服务:我院依托贵州省儿童医学中心,实行“学院-中心合一”管理模式,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为共建教学协作单位。学院和医院的共建促进了“医、教、研”共长的新局面。贵州省儿童医学中心前身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。儿科于1942年创建,1956年独立建制。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,现儿科病房发展成为编制床位202张,开放床位近250张、学科齐全的省级儿童医学中心。中心设有儿童血液肿瘤和干细胞移植病房、儿童呼吸消化病房、儿童神经内分泌病房、新生儿病房(含NICU)、儿童重症监护病房(PICU)、儿童肾脏风湿病房等病区。长期开设小儿血液肿瘤专科、小儿呼吸专科、小儿神经遗传代谢专科、新生儿随访专科、小儿肾脏风湿专科、小儿心血管专科、内分泌专科及小儿消化专科等门诊,形成了完善健全的儿童医学诊疗服务体系。其中儿童重症医学专业为全国重点学科,儿童血液科为贵州省地中海贫血医疗质量控制中心,贵州省唯一小儿血液临床药物试验(GCP)专业,贵州省首个儿童医学-社会-心理现代医学模式病房、贵州省重点专科。
社会实践:教研室举办六一儿童节、参与儿科学院义诊及“青春医路,卫你黔行”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,一方面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、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,另一方面,提前感受医院的工作氛围,关心儿科患儿及其家属的真实需求。
对外交流:为促进师资的教学理念、教学方法和英语运用能力,先后派出两名高级职称医生赴美国Duke University和Saint Anthony Hospital学习交流。教研室进行了留学生教学计划修订、理论授课听课及临床见习课观摩督导。与温州医科大学、北京协和医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。
小儿内科学教研室负责人简介:

杨小燕,医学博士,主任医师,博士研究生导师,小儿内科教研室主任,儿科第一党支部书记,儿童血液科副主任。美国杜克大学临床医学中心访问学者,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“千层次”人才。任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儿童血液病、恶性肿瘤青年委员会委员,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会青年委员,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青年委员,《临床儿科杂志》青年编委,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委会委员,贵阳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委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贵州省科技厅课题4 项,贵州省高层次留学人才创新项目1项。主持并参与省级与校级教改项目6项,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其中 SCI 论文15 篇,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2部。获贵州医科大学“青年骨干教师”、“优秀教育工作者”称号,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“好医师”称号,校级创新教学大赛新医科及课程思政“一等奖”各1项,校级青年教师竞赛英语组“二等奖”1项,贵州省医学科技奖“一等奖”、“三等奖”各1项,贵州省创新教学大赛新医科“二等奖”1项,贵州省高等教育(本科)教学成果奖“二等奖”1项。